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(5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3      字数:6032
��渠道,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,并以行为及语言的方式,直观地表达出来。”

  “太绕了,说人话!”我玩笑到。

  “如果没有理智的约束,人人都想快意人生!”万老师这样说,简洁明了。

  快意人生,最好的艺术作品,可以追溯到童话。比如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,单纯而直接表达了希望。比如白雪公主与毒苹果,直接绕开了恐惧。得到希望,避免恐惧,是童话的最主要内容。

  所有艺术作品中,浪漫主义传统是最漫长的。浪漫的意思有两点:一是距离现实比较遥远,所用的修辞手法,多是夸张,如同李白的诗歌,如同肖邦的月光。二是让意象更大程度地符合自己的情感,而不管在现实中是否合理。

  但因为它们为了情感配合,而过度地牺牲了现实合理性,所以都以童话与神话等方式表现出来。但是,毕竟成年人,经历现实太多,也就不太相信这种远离的东西,所以,主要是给儿童和青少年看。

  但成年人仍然有他自己的童话,比如武侠小说,就是成年人的童话。把最大的恐惧抛开,把最好的希望实现,但又有点与现实的结合,显得半真半假,有点可信度,让人不能自拨。这个距离感把握得,相当到位。

  比如金庸的小说,那里的主人翁,最开始遇到的,总是恐惧。比如贫穷啊,比如仇恨啊,比如受到追杀啊,比如受尽欺侮啊,等等。无一不在恐惧之中的弱者,几乎没有生存能力了。

  最后,不停的奇遇,之所以说是奇遇,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的。比如韦小宝,他的几十次奇遇,每一次,在现实中实现的概率,比中彩票大奖还要低。但你不能否认这种奇遇的存在,毕竟,现实中确实有人中了大奖。

  连续中奖的过程,几乎是武功权力金钱美女名望,在一个人身上的集中爆发,然后成就了希望。

  金庸小说还有一个特点。主人公最开始的希望是很小的,结果最后,一次次超越初心的美好的实现,让读者将自己的愿望映射到主人公身上,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惊喜。这种渐次升级的情感撩拨,简直是情感爽快的体操,欲罢不能。

  得到你想要的,甚至得到超过你想要的,这希望超额实现。消灭你所怕的,甚至消灭一切威胁你的力量,你再没有任何恐惧。

  极大地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,以激发你的情感为目的,这就是艺术最大的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