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六章 情感之迷二(4)
作者:
洪山诗人 更新:2024-11-16 23:23 字数:6032
��的死,或许不能完全怪到诗歌或者艺术之上去。
这方面,有他留下的遗书与文字作证,许多现在的读者,不愿意把海子的死往气功上想。你想想,诗人的事,多么高尚和纯洁,怎么可以跟愚昧的邪教迷信连在一起呢?走火入魔这事究竟有没有,我不知道。但伪气功导致的悲剧,却多次上演。
诗人最擅长的是情感的夸张和极端化。这本来就离现实很
远。那些伪气功们,将这种远离带到了无法回归现实的地步,确实害人不浅。
但是,万老师兴趣顾城的例子,是恰当的。这是一个被诗歌自我极端化的人。主要表现在,他对情感的态度上。这个情感至上主义者,情感的极端化不仅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养料,更成为他生活的主要标准。
远离社会现实太远,他就更想远离。他想拥有诗歌中所描写的那种单纯的爱情,单纯到没有第三个人。鲁迅还说过,有人喜欢世界中只有林妹妹和他自己,但也少不了一个卖烧饼的人。
在一个小岛上,就能够构造完美的生活与爱情吗?答案是失败的。敏感的顾城在猜疑与嫉妒的折磨下,在失败与占有的交织下,做出了罪恶的行为。不能因为他诗歌的原因,就不谴责他的罪恶。
从他生长的环境讲,一个出身背景特殊的人,在汉文化圈子内受到追捧,本身就有距离感。再加上,没有适应过被爱的人,不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别人,这是规律。
所以,万老师所说的最好的话,莫过于说小胡的幸运。他虽然经历了感情的两次折磨。一次是父母亲情的断裂,一次是想象爱情的幻灭。但是,他不缺少被爱。外公外婆对他的无私的爱,那姑娘最单纯的姐弟之爱。被爱过的人,有善良的习惯,有情感的底线。所以,他是幸运的,他不会疯狂。
“人类是很奇怪的,如果没有被爱,是很难长大的,也许,这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,与动物不同。”小胡说的这一段话,有点突然。
他解释到:“在动物界,离人类最近的是哺乳动物,这些动物,无论是牛羊还是猪狗,它们从一生下来,就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。但人类,在这方面的能力,是最低的。”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,在我与万老师的注视下,他继续说到:“那些哺乳动物,毕竟一生下来,就可以站立,还能自主地跑到母亲的怀里吃奶,遇到危险,还知道跟父母一起逃跑。但人就不行,一生下来,几乎没有站立的能力,也没有主动寻找奶水的能力,更没有判断危险的能力,更莫说脱离危险了。”
“如果母亲不把奶水送到他嘴边,他都不知道吸。有的甚至生下来几天,连眼睛都不睁开。从这个比较中,我们可以看出,人类刚出生时,生存能力几乎为零。如果没有父母的爱,他都活不下去。完全的爱的滋养,造成了人类强烈的感情因素,这种感情因素,超过了所有动物。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原因吧?离不开的爱成了我们的本能,组成社会,也就有了基础。”
我笑到:“所以,我们骂人时,总说对方是畜生。意思是这种没得到人类的爱的人,根本上就是恶性的。如同动物一样。”
“这也证明了一个观点,缺爱的人,付不出来爱。所以,情感的产生,与人类的生存方式,紧密相连。”万老师既是总结,也是保持话题,免得被转移了。
“既然与生存方式有关,那它的主要表现方式,就与直观的感受密切。自然性与社会性交织之中,直观是我们认识判断的最主要基础。直观的表达与接收,直接影响情感。所以,情感是以前五识为材料,在第六识中加以加工,为我所用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