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二章 繁忙的庙会(3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4      字数:6047
��元,对大理来说,就是两个亿的gdp,这种拉动只是其中一个效应。更重要的是,以餐饮和服务业为主的消费,其利润水平是相当高的。

  俗话说:生的煮熟,对半出头。毛利达到一半,直接会让现钱进入经营者口袋,无论如何都是划得来的。况且,这个品牌一旦成功,就会成为一个消费项目,每年都会进行,就会给当地财政、居民收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  这是一个明显的政绩,当然,也考验各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,也算是干部队伍与行政交通的锻炼。以此为抓手,可以迅速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率。

  中国近几年的进步,表面上,是由经济利益推动的。有守旧的人说,人们道德下滑,只知道赚钱,连政府,也钻到钱眼里面去了。

  但是,经济反应的是什么?是人心,人人都想富裕的心愿,政府此举,完全是顺应民心之举。况且,为了赚钱,得提高政府效能,提高经营者效率,提高各参与者的产出与能力,推动着整个中国的前进。当人们意识到,有一个途径,能让你的能力及勤劳,带来实在的收入时,人们就会变得更加勤劳和聪明了。

  正向回馈的力量是巨大的,一个中国人,只要你给他赚钱的渠道,他会二十四小时开张营业,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获得感,也是自身价值的实在体验,甚至可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高度来认识。政府最大的政绩,就是提供这个渠道,给百姓以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。

  但是,所有动态的推动,都是要付出代价的。什么是代价?我们三个人就是代价,当然,我们在这里学法,付出是应该的,但庙子的清静,受到干扰,那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
  小胡想到一个问题:“哎,那些卖香的,是要拿进庙去烧吗?”

  老板笑了笑:“这事还扯过皮,原来是说,可以的,昨天通知,不行。如果要烧香,只能在庙外大门下那个广场上,有一排专门的香炉烧,不允许带进庙子的。有些商户还扯皮,怕是生意不好。其实,我觉得,这事带要两说。”

  他所说昨天改规则,估计就是万师兄那学生打电话后的效果了。当地组织者,照顾了庙子的请求。原则是:庙内的事,庙子说了算。

  我向万老师使了个眼色,赞扬他帮庙子办成了事。万老师点点头,问到:“两说,是什么意思?”

  老板又点了根烟,喝茶时的声音很大,显示出主人家的随意与淡定。“我在这里生活的人,也懂一些,旅游区的庙子,卖香是一门固定的生意。如果庙子同意进去烧香,那进入的人肯定少了。毕竟又占地方又有空气问题。原来有人还提过,烧头香的拍卖价格问题,这也被制止了。”

  “什么意思?什么叫烧头香?”小胡不太理解,这只能说他太年轻。

  我解释到:“有些庙子搞春节庙会,利用人们求吉利的心态,在正月初一子时那一刻来临时,选出第一批人在庙子里给菩萨上香,当然是价高者得。按我所知道的行情,有的庙子,头香的价格高到十多万一柱香,当然,这钱也是庙子得了的。”

  “那不是做生意吗?庙子干这事?”小胡还是不太理解。

  “谁不做生意?不做生意的庙子有几个?”万老师教育到:“这庙子不搞头香,说明还是个保持戒律的好庙子,见性师毕竟还坚持了原则。我所知道的,去过的,好多所谓香火旺盛的大庙子,都有这个节目,收入还不少呢。”

  “那我原来在江西,那庙子也算是有名气的,怎么过年没这么热闹呢?”小胡显然是被这种商业气氛震撼了,还有点不相信。

 &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