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的法师(4)
作者:
洪山诗人 更新:2024-11-16 23:25 字数:6107
经耽著了。维摩诘所说经里舍利弗在禅修的时候为维摩诘居士所呵斥,因为其为寂静相所迷。当为寂静相所迷时实际上你没有获得寂静,或者说你不可能真正的寂静下来。为寂静相所迷,和为溃闹相所迷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一样的。”
普通人所谓的寂静,是很少被打扰的状况,可以活在自我的世界。但真正寂静的圣者,应该是打扰不了的状态,因为他没有自我吗?
“再有,有的汉族佛弟子见到上师就想献哈达。我们是汉族人,我们不需要象藏族人一样用哈达去表达。有些人就认为:自己的师父是学藏传佛教,我也学藏传佛教,那么是不是就得献哈达呢!这是被哈达的外相所迷了。汉族人难道就没有汉族人能表达的方式吗?我认为学藏传佛教可以,但不要把自己变成藏族人。因为汉族人、藏族人本身来说没有什么问题。可是现在好多佛弟子学了藏传佛教以后生活习惯模仿藏族人的习惯,这样已经是学迷了、学偏了。”
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说法,但很符合道理。礼节是基本感情的体现,不需要硬去模仿形式。
“我今天都在想,是不是如何的磕大头就是绝对正确的呢?所以,如果落入到善的误区当中被善所迷也成就不了佛法。吃素如果变成一种执著的时候,吃素也背离了佛法之道。当慈悲成为一种你固有的执著和束缚的时候慈悲,也已经远离了佛教的根本理趣。当我们来见师父的时候,你认为必须用哈达来表达的时候,你已经被迷惑了。我也曾经走过这样的路,在2000年法王如意宝灌顶的时候,人家说五色哈达代表圆满的意思,那我就必须要用五色哈达。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,当你认为是必须的时候就已经错了,因为你已经迷了。哈达只不过是表达礼节及表法的一个东西而已,自己知道就好了,把他当成一种固有的概念那就完全错了。所以,当磕头变成固有的模式的时候磕头也不是修行,也已经背离了修行。所以,无论磕头,念经、念咒,若变成了固有的执著、固有的模式的时候都不是佛法。”
他见过法王如意宝,我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,知道他是个大人物。可见,这位法师见过世面,有过正规的传承。
“有时候,我们为了改变恶的习气毛病,我们要断恶向善,在向善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打破所谓善的概念这种勇气呢?如果没有,那么你无法修行。虽然行善,在外在的缘起上比不行善要好得多,但是这个善已经和真正的佛法没有关系了。”
这种说理推导的方式,就是一种破,但我更想听的,是他立在哪里。有破有立,才有建设性。
“我起初对中国古代的庞居士有点不理解。庞居士是很有钱的,他到处布施,越布施自己家里越有钱,接受他布施的人越来越穷。他就奇怪,为什么会这样呢?后来庞居士遇到一个云游的和尚,这是一位成就者。庞居士以前面所说的事情来问这位成就者这是什么缘故。云游的和尚说:你的慈悲害得别人生起了贪心,以贪心占你的便宜而造业;所以,他们越来越穷,是你害的。”
庞居士,一家四人均成就,这是居士界的标杆与大人物,可光照中国佛教的历史,举这个例子,反映了密教与内地显教,同属一家,同为大乘。
“因为贫穷最根本的因是贪。庞居士是已经开悟的大德,当他想到:原来这些人因为自己这样帮他们的原故他们越来越贪、越来越懒惰,这样的人不能致富,业障消除不了,现世勤劳的因缘也没有他们怎么能富呢!所以,他把所有的家产变卖以后全部沉入江底,没有再做布施。把家产卖的就剩几亩地以后,一家人种地而活。要是按我们的想法,那么多钱不作布施是不慈悲吧?但事实上,庞居士的行为是最慈悲的。这是被汉地大德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,是禅宗的成就者十分赞叹的一种行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