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(5)
作者:
洪山诗人 更新:2024-11-16 23:25 字数:6094
>
古人讲,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、积恶之家必有余殃,大概跟这个有关系吧。
“真做了好事,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,身体都会舒服的。就有那么大的功效。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,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,善行不论大小。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,尽管满口佛话,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。”
这样的话,他讲了好几遍了,为什么要如此苦口婆心呢?
“佛告诉我们,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,把内心洗刷干净,这才是忏悔。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,就是忏悔了。哭是情绪的发泄,哭过以后,心情很平静,那是哭累了,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。你不要以为在佛前一跪,一哭,忏悔之后觉得好安详啊!得到上帝的灵感啊!得到菩萨的加庇啊!那是累啦!不是佛菩萨的感应。不信,再过几个钟头,吃饱了,体力足了,他的脾气又来啦!注意!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。”
所有宗教,都有忏悔这一法门。一个不懂宗教的人,也会通过梦,来达到潜意识中道德的平衡。弗洛伊德把它叫道德审查机制。
“忏悔之后,内心洗刷干净之后,再来修止、修观、修禅那,求胜上心。但是,我们一般人相反,不求忏悔,就想修止、修观、修禅那;结果,越修,心越乱,止也止不了,静也静不下。先求忏悔,内心纯善,到了善的境界,心理产生喜悦,生理发起轻安,再来求定,那就容易了。随便毁坏哪一点净戒,随便毁坏任何一点善行,就会使你昏沉。善的心理行为与生理有很大的关系,为什么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赞钦善行呢?”
从宗教在社会的普及上讲,它得符合社会规范,所以,必须严守社会道德。善是人类社会对道德的普遍要求,所以,宗教有这种劝导,是生存法则。
但是善被拨到如此之高的地步,甚至是超凡入圣的根基,这就不太好理解了。
我内心中是不太喜欢讲道德的,从总体上讲,我算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,但许多大谈道德的人,多是伪君子,搞得我有点不太相信道德说教了。
今天,老和尚所讲,看样子不是说教,要不然,他不会如此真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