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(4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5      字数:6094
��通?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,气质在变化,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,不是假的。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,转成觉性,随时清明。”

  有的烦恼不好分析,我们平时叫无明怒火。痛苦但自已难以控制,这是为什么呢?估计无明是根源,但是哪个又真理明白了呢?

  “我们每个人,尤其是学佛的人,随时在烦恼中,我们回转来检查,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,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?当然严格来讲,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。维摩经上讲:烦恼即菩提,就是说,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。因烦恼的刺激,引起你的觉悟,发现自己在烦恼中,这可不对,立刻警觉,这样一转,当下就是菩提。”

  关键是怎么转,能不能转。

  “但是,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,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,总是跟着烦恼在转。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,打坐腿子发麻,生理不好,烦恼来了。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,当然是生理影响,所以生理完全转了,变成绝对的清净,修道的基础、定的基础才算有了。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。”

  身体的痛苦避免不了,心理的痛苦跟着就来。气脉通畅的好处,当年我学周天循环法,就感受过它的奇妙。

  “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,你多行一点善,念头转善一点,虽然是消极的善,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,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,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,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,气脉就会转一分,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。所以,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?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。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,许多罪恶的因素,都是由烦恼而来。”

  这是说,心理对身体的影响。这二者本来是紧密联系的,肯定也会互相促进。

  “比如我们坐在那里,觉得心境很清净,这是意识境界。但是你可知道,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,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,能不能检查得出来?假定有人说大话:在这一念清静当中,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,没有一点罪恶。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,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!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,烦恼与罪恶的根根,有八万四千之多,这是假定数目,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。佛说: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,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,来对治这些烦恼。”

  平静的意境会随着生理的变化而变化,到时候,你又烦恼,你的佛法掉了。其实这个平静的意境,任何人突然间都会碰到。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或是爱运动的入,在累到极点时随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喘口气,当下马上清净。所以,中国古人说:“劳者善心生”,一个人体能上的劳动很重要,一劳动善心就起来了,社会风气就可以得到改善。象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人,营养吃得好、日子又安定,大家舒服得很,因此坏事就多了。

  “一个人做善人,极力作善事,善行到了,儒家大学“止于至善”的人,他念头也清了,所以“为善最乐”,做善事到了极点,不要修定,念头清了。如果没有悟道,有时候也生这种天人。你要注意哦,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。学佛的人光想学佛,心性、性情一切没有转变,善法功德没有建立,休谈了。你以为光打坐就行了,不行的啊。”

  善与功德,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成智慧的基础了。

  “魔也好,鬼也好,都是怕善人的,做了善事,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。我有个老朋友,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,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,可是这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。因为他的阳气太强,是常常行善之故。你行恶,阴气就重,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。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?这个道理是一样的,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