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八章 操作问答课(2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5      字数:6590
;其实,就是禅宗也是有五六个宗派,所有宗派,都是为了成佛。只是方法与重点不同,倒并没什么冲突的。虚老和尚号称一肩五叶,就是他一人,要传承五个宗派,就是这么牛!

  “在佛陀时代,是把数息观和不净观看作是进入禅门,进入修行的二甘露门。我们众生处在热恼之中,要用甘露法雨来消除身心热恼,获得清凉自在。要获得清凉自在,就一定要修这两个法门当中的某个法门。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的我们,也还是以修数息观为最稳妥。”

  不净观容易让人厌世,在如今工业社会,人的异化速度之快,导致因心理原因厌世比例很大。不净观这个法门即使不推广,社会上就有这么多洁癖,如果推广,有可能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。所以,数息观稳妥二字,不是乱说的。

  “在正式修习禅定之前,首先就要调整我们的身体,行住进止,动静营为,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心活动,使它符合修定的要求。平常的一切活动,要尽量地安祥安静,大说大笑大闹,心很容易散乱,所以在平时,就要动止安祥,寡言少语,说话低声。在打七当中,我们只交流的学习心得,和学习心得无关的话,无关的事,不要去管,不要去说,也不要去想。这样,我们这七天才能真正过得很安静、很清净、很有收获。在这专修的过程中,一切言行不要粗犷,要安静。智者大师说:若所作粗犷,则气息随粗。行为粗犷,气息就粗犷;行为很安静,气息也会调柔。”

  果然是为打七准备的,还有几天预习,要不然,到了打七那里,估计憋不住的人,会干扰修行。

  “呼吸一共有四种状态,所谓息有四相:风、喘、气、息。我们一般人的呼吸,大部分停留在风的状态,再好一些就是喘,再好一些就是气。只有把风、喘、气调整到息的状态,那才是达到了调息的要求。书上讲:守风则散,意念守在风的状态,心就容易散乱;守喘则结,守喘,气息就不顺畅;守气则劳,意念放在气的状态,心就会感到很疲劳;守息则定,只有把意念放在息上,才能够进入禅定。”

  这有意思,如果一个学中医的来听,估计更有效果。

  “这些方法,听起来好像很繁琐,让人觉得无所适从。不过归纳起来,有以下几个要点:第一、让呼吸从急促而变得缓慢;第二、让短促的呼吸逐渐深沉下来。一般地,我们的呼吸到胸口就为止了,再深不下去,很短。短了就会快,深了它就会慢。短、促、快、浅、粗,把这几项避免了,调整过来了,呼吸就会逐渐变得长、缓、慢、深、细。如果呼吸成为一种绵绵密密、若存若亡、若有若无的状态,那就是达到了息的状态。”

  应该是先用腹式呼吸法吧,我就是这样入手的。

  “这里所谓的守一不移,就是要守息。守住息的相状、守住息的状态。守息则定,守息才能真正进入到一念不生的状态。安住当下,守一不移,一念不生,灵光独耀。这四句话的中心点,是要放在守一不移这个具体的方法上。而这个具体的方法,又要求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调呼吸上。呼吸调好了,自然身心安定,身体健康,工作会提高效率,学习会提高记忆力,我们做一切事情,会更加专心致志地去做,最后真正达到智慧开朗、身心解脱这个最终目标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信心,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是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得大自在。”

  他提到专注度,制心于一,就是绝对的专注。如果不排除呼吸的干扰,肯定专注不起来。

  “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就问吧,关于这个法门的事。”法师看了看大家,喝了一口水。

  此时有一个站起来合什作礼,然后问到:“如何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