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之三(4)
作者:
洪山诗人 更新:2024-11-16 23:26 字数:6096
兵才可以拥有。管制刀具是受管控的,屠夫使用起来也只能用于杀猪。但是,有一个自带的武器,人人都在用它,那就是拳头,因为人人都有。所以,练习武术或者拳击,是大多数人最便宜的选择。”
当然,这是常识,这个武器取得,不需要另外的成本。只要你是一个健全的人,就可以运用它,取得某种优势。一个拳头很硬的人,走在社会上,有一种莫名的自信,觉得自己能够打赢全世界。其实,在这个热兵器时代,拳头的战斗力太弱。但架不住它来得便宜自然,是顺手的事。
所以,所谓道德优越感,其实是指自我意识中的心态。而人人都是有心理活动的,用起来方便。所以,人人都可以有道德优越感。
“穷人们最喜欢运用道德优越感,因为他们实在也买不起其他武器。”万师兄笑到:“乞丐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善良的,也会在私底下骂那些有钱的,为富不仁。这只不过是嫉妒心肠的合理化,给自我安慰找个理由而已。”
这个安慰剂的发明,还有一个不合逻辑的推理。比如说,庄子很穷,但他很有道德。我也很穷,我就像庄子一样,有道德。其实,穷与道德并无直接联系,这个推论不成立。
这种推论,往往会得出很可笑的结论。比如花是红色的,花很漂亮。所以推论,凡是红色的东西,都很漂亮。所以,我为了漂亮,也得要穿红色。
与之相似的,知识优越感也是这样的。比如说,大家崇拜爱因斯坦,因为他有知识。我也有些知识,大家也应该崇拜我,所以有我优越感。如果大家不崇拜我,那是他们道德有问题。
这个话题广泛而现实,我与万师兄总结了大量类似安慰剂的优越感话题。
比如地域优越感。香港是是富裕的,他们说广东话。所以,许多说广东话的人,都莫名地带着一些貌似富裕的优越感。总觉得,说北方话的人,都有些穷。其实,现实中,香港也有很多穷人,而北方,也有很多巨富。
比如知识优越感。在古代,能够吟点诗,说点之乎者也的人,是有知识的。于是,有的人,说话时喜欢转文,比如原来山果居的老板与那位喜欢传统文化的老将军。但是,在今天知识普及的明代,你能够背诵静夜思,并不能证明你有文化,更不能证明,你的知识比别人有优越感。
比如小众优越感。一般来说,最优秀的人或者最富裕的人,都是小众。但是,有人为了安慰自己,专门搞些小众的偏门,以证明自己卓尔不群。
这就分类就比较多了。比如专业小众,别人讨论音乐或者学习乐器时,大多是钢琴或者笛子等大众音乐,但这种东西学起来很难。有人在非洲某部落找了个别人很少看见的鼓,敲打起来,显得与众不同。在他的眼中,与众不同,就是高明的意思,这也是在揩小众优越感的油。
有人喝咖啡时,对服务员专门点那种很细分的专业术语,什么地方产的,什么工艺制作的,某个品牌很少被人说的,某个咖啡。显得自己越小众越专业,其实,这也是逻辑上有问题。
与之相似的,独特性是可贵的,但故意装出来的独特性,只不过是个优越感的驱动,自我安慰的药品。
以上所说的优越感作为安慰剂的方法,当然有些特殊。但现实中,更多的表现是,为了安慰自我。就夸大别人生活的缺点和自已生活的优点,来制造出优越感的假象。
比如看到当官的,内心羡慕得不行,但安慰自己时说,他当官的坏处比我多多了。他要是个清官,自己努力干事,好处得不到,像个傻子一样,老婆都不爱他。他要是个贪官,整天提心吊胆,怕被查,即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