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比与沉静(3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6      字数:6070
�热气,突然点燃了内心的激动。

  “知道你这段时间吃素,突然开荦也不适应,所以,今天我弄的,全是素菜。你把碗拿来,给你盛点菌子汤,这是我新发明的,你试试?”

  光是那香味就闻得出来,是一种我以前完全没有尝试过的类型。菌香汤味及略带某种野草的气息,透露出原始的高级感。

  当你饥饿时,没有什么是一口热汤解决不了的。

  我喝完一口汤后,不需要赞叹,光表情,就已经让刘大哥充满知音般的满足。我发现,桌上还有一道菜:凉拌折耳根。

  冬天有凉菜,只有南方盛行,毕竟不那么寒冷。而折耳根,那土地里的药草味道,是我童年的味道,与大巴山土地所生长的完全一样。云南温暖,野生的折耳根,即使冬天,也随处可挖。估计刘大哥是完全按四川品味来拌的,酸辣得当,粗砺的口感直刺人心。

  当你思乡时,没有什么是故乡口味的食物解决不了的。

  本来,我是想汇报一下,在崇圣寺学习的经历,或者要问一下,支教情况的最新进展。但是,文大姐好像已经猜透了我的心思。

  “今天咱们啥也不说,没有出正月,还是过年。今天,你回来,就安心过年。”

  她用的词是“回来”,她强调的话是“过年”。这就是家庭的温暖,虽然这不是我真正的家。但是,能够在寒冷中给你以温暖的,不是家,又是什么呢?

  这是我近来,吃昨最饱的一顿,不是因为饥饿,而是因为这种类似于在家的感情。漂泊感久了,只要能够抓住一根绳子,就觉得它下面,拴了一只锚。

  “晚上,八方街上有篝火,当地人要打跳,你可以去一下,毕竟过年热闹,你还没开始,我们都已经热闹过了。”刘大哥低声说到:“喝酒吃肉后,就该干点让自己快乐的事情。”

  我看他用余光瞄了文大姐一眼,文大姐装着什么也没听见。

  吃过晚饭,我专门换了一身外套,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游客,像是当地的汉族青年,就出了门。

  八方街在哪里?哪里声音大就往哪里,最多的人走的方向,就是通往中心的地方。不需要认路,听着声音,就能够感受到地皮的预热和心情的颤动。

  我到得比较早,天才刚刚黑下来。主篝火已经点燃,但还有人在架柴。篝火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树兜,以其体积和而燃性,估计完全可以熬过今天晚上。

  也有一些游客,闲散在四周游逛,或者坐着吃东西、喝饮料,以看热闹的方式。偶尔一些中年游客在摆姿势,拍照片。我不知道外地来的游客大妈们,怎么人人都披一个披肩,装出小资的样子,摆的姿势,却是模仿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海报。

  最突兀的是,披肩这种典型小资的装扮,根本不是丽江的土产。丽江人,再年轻的小姑娘,或者传统的金花们,甚至优雅的金哥们,没有一个人,会有这种披肩的。

  我估计,十几年前,年轻人们刚发现丽江这个地方,可以谈情怀可以装清高,进来了一大批小资,通过类似现代与传统的对比,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美感,上传到网络或者平面杂志上,作为小众时尚的一种标志。

  丽江本来不缺少歌舞,宣科的纳西古乐,甚至有音乐活化石的美称。在这里被旅游开发之前,小桥流水中,音乐叮咚。在山路森林里,马铃脆响,一切和谐自然的统一性,让此地有一种悠远的宁静。

  外来的人最初也享受这种宁静与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