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七十二章 此所谓闭关(6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6      字数:8657
�他也没有嗔恚、仇恨,连不好的态度也没有。正面来说,为利益他,可以把命都给他的悲心也生起了。这是悲心到量的一种描述。

  再说到悲心普遍的量。不光是对一个人,一想到生死界众生的命运那样苦,就天天放声痛哭。

  这是缘苦生悲。透彻了解有漏皆苦的法义,在心中串习坚固,之后想到全体众生都处在患难之地,轮回里连针尖大的乐都没有,一苦接一苦,不断地在苦海漂流,那种大苦接连而生的情形像永无休止的噩梦一般。尊者想到众生是这样无乐唯苦,有如此的忧患,就忍不住放声而哭。这不是一两天的情况,而是闭关的几年里,长时间这样不断地流泪。可见悲心要修到何种程度。

  古德都是这样修。有的想起众生苦,只有用衣服包着头,失声痛哭。有的天天都是流泪。而我们心里一点反应没有,还自以为是大乘行者,真是莫大的自欺。修行要在心上起了修量,不是光凭口头说几句,外相上做一点,心里什么也没有,这只会在自欺中度过。我们要把“自欺”变为“自怜”,自己可怜自己。什么修法功德都没有,连前行下品的修量都没起,这样一味地自诳、自傲、自我吹嘘,没有任何利益。

  “一向这样以念死无常,猛利地厌患和出离,无量的悲心,猛利的胜解和恭敬,如是坚守闭关年月的誓愿,从未有失坏。在无疲倦的心境中,就这么度过了。”

  这是对几年闭关的总结。这里提到几个关键点:无常,出离,悲心,胜解与恭敬。无常是舍现世法,出离是舍轮回法,悲心是入大乘道的根本,胜解和恭敬是与上师相应的根本。这四大前行的修证要点如量地在心中显现,日日夜夜都处于这种心态,就是真正与法相应。

  尊者在三年三月零三天中真实地闭关,对于闭关的誓愿从没有失坏。一般人草率莽撞,一时心急就进了关房。结果就像关了一只猛兽,越闭越难受,烦恼越大,天天数着还有几天出去。甚至想以后再也不要闭了。实在没人讲话就自己唱歌,聊以自娱。这根本不叫闭关。而尊者好像在片刻之中,丝毫没有疲倦,是这样在修法中度过的。

  “总的来说,在三年闭关期间,我对于五部佛——金刚部、宝生部、莲花部、事业部、佛部等许多各类的本尊法行,在三门成熟为三金刚的要点上,以及定中住于本尊的自性上,常以近修而串习。如是修学,达到福德智慧二聚双运圆满,此是由无欺的因果律所致,无须怀疑。而在目前,也以坚固的生起次第,达到了异熟持明地修量。由此,集聚了对于密宗不共四种事业,堪能任运成就的缘起。”

  这是讲三年闭关的成果。总的来说,对于五部佛很多的本尊法行,都做到了以近修来串习。“近”,是此前持咒等的修法,不断地贴近本尊;“修”,是真实入了正修,住在本尊的自性上,也是行者自身的自性。

  要修的方面有两大门类:一、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成熟为三金刚。“成熟”,指由生转熟的过程。开始是初步的,逐渐达到成熟,完全住在三门是三金刚的修境中。二、定中住在本尊的本性上。譬如修莲花部弥陀本尊法,正修时就住在阿弥陀佛的自性上,或者说住在自性弥陀上。真正到正修时,是要达到开悟的。

  求果必须正因,因上契合必然得果,因不契合决不得果,这叫无欺的因果律。这不观待外面什么,而是观待自身如何修因,来决定是否证果。按这样殊胜的道来修,就会达到福德智慧二聚双运圆满。“聚”是资粮的意思,它能聚起这方面现证的势力。最终福慧交融,达至圆满。

  “在此期间,对于某些着魔者,心稍微专注一下他,现前就起到利益,出现了一些这类情况。当我猛利地起悲心时,那阶段,认为自己完全发得起自他相换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