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节(2)
作者:
平白兄 更新:2022-02-28 07:40 字数:3711
emsp; 他们现在暗暗希望的是:皇上不会准许顾名璘的建议,不然太府寺以后处境堪忧!
可惜,永昭帝让他们失望了。
一听到顾名璘的奏疏,永昭帝的眼光便亮了亮,当即龙心大悦,笑道:“爱卿此法甚好!朕还想着有没有没办法可以防范平淮署的事情,爱卿便上了这个奏疏,可谓及时雨,很好!朕准奏!“
这样的建议,一说对朝廷防范贪渎之事有益,也给了皇上充足的选择权力——比如决定这个德高望重的出纳使人选。
永昭帝根本不愿意退朝之后再与朝臣商议,现在就可以定下来了。
顾名璘弯着腰答道:“皇上圣明!此事还需御史台的官员配合,如此事情才能安稳有序。”
听罢,御史大夫魏酣中立刻出列,禀告道:“臣定会安排好监察事宜,务必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!”
监察本来就是御史台的职责,现在对太府寺这个做法,只是将御史台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而已,魏酣中当然不会有什么看法。
顾名璘微低着头,心想:汪督主不愧是最了解皇上的人,这个奏疏很轻易就被皇上允许了。
在听到儿子说起防范平淮署的事情后,顾名璘也曾将督主夫人的话语翻来覆去地想,以便想出真正能解决平淮署事件的办法来。
督主夫人的话语,只提到了御史台这个关键,他思来想去,在御史台监察的基础上,多加了太府出纳使这个建议。
如此,有御史台的监察,有德高望重重臣的行事,背后还有皇上和缇事厂的监督,数管齐下,才是真正能够防止平淮署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。
永昭帝准许顾名璘的建议后,当即就令御史台的官员执行,最终选定了定国公齐瞻竹为第一任太府出纳使。
至此,平淮署一事才是最终落下帷幕。
第379章 隐患
平淮署的事情已经落幕了,该接受惩罚的人已经接受惩罚了;
因此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募捐的物资,也能安然度过了;
顾名璘还提出了防范的良策,可见平淮署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几率会很低了。
京兆的局势在渐渐和缓,一切都在向好发展,可是永昭帝的心情,却没有因此而舒畅。
因为,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视线。
这个人,便是尚书左仆射谢玠。
国朝不设尚书令,以左右仆射统领尚书省事务,而国朝文官尚左,这两者之中尤以左仆射最为重要。
永昭帝将谢玠放在左仆射这个位置上,当然是对这个人无比看重,对其为官的能力也充分肯定。
谢玠谨小慎微,也绝不掺和朝中任何的势力,而且此人年迈,离致仕也只有几年了。
永昭帝过去对谢玠这个重臣十分满意,将尚书省交给他手上,也十分放心。
可是……这一年来谢玠的表现,实在让他有些失望了。
年初,谢玠为曲公度而出言,引领朝中官员为曲公度求情,永昭帝虽然意外,虽然不喜,却也没有多说什么。
他可以理解谢玠的想法。
谢玠与曲公度同为中枢主官,两者接触比旁人多,多少还是有些感情在。
&e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