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节(3)
作者:平白兄      更新:2022-02-28 07:40      字数:3711
sp; 而且,曲公度为官的确受人赞赏,像谢玠这种在官场打滚了一辈子,对名利早已经淡漠的人,心中反而剩下一些纯粹的坚守了。

  其为曲公度出言,永昭帝可以理解。

  理解是一回事,心中不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  后来,谢玠在朝中逐渐活跃起来,在世家一事上也积极支持缇事厂的建议。

  他倒不怕谢玠与汪印有什么勾结往来,这两位都是无比拎得清的人,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。

  然而,这一次辅助太子监国,谢玠的表现太差了!

  这激发了永昭帝原本那丝淡淡的不喜,让他异常震怒而且失望。

  谢玠身为尚书左仆射,辅助太子监国,可是京兆却出现了平淮署这样的大事!

  朝局动荡,百姓艰难,谢玠坐镇京兆,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愧为尚书左仆射,辜负了朕的期望!

  “许是谢玠年纪真的太大了,力不从心……”永昭帝自言自语道,越发觉得谢玠不行了。

  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太重要,谢玠才不配位、德不配位,尚书省、国朝必有灾殃秧,谢玠不能再留着了!

  下一刻,永昭帝的眉头微皱,双手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拍着。

  谢玠是不能留了,不过年初才撤了中书令,中枢主官已经空缺其一,他总不能在这个时候将谢玠再拔了,不然中枢就不成样子了。

  看来,谢玠只能暂时留着了……

  不过留着是留着,却不一定要用了。

  想到这里,永昭帝朝房保吩咐道:“传朕旨意,令汪印立刻进宫。”

  汪印接到口谕的时候,正在关注着与周云川有关的事情。

  运转阁的吴不行从山东道传回信息了,正如汪印所料的那样:一无所获。

  周家的重要子弟早就不知所踪,剩下的那些旁支子弟一问三不知,平时连周云川的面都没有多见。

  现在,部分缇骑仍在山东道追索周云川的情况,吴不行已在返回京兆的途中了。

  听到口谕后,汪印便立刻进宫,向永昭帝请安之后,便静静立在殿中,等候永昭帝的示下。

  皇上有召,所为何事?

  永昭帝看了看汪印,开口说道:“爱卿,让缇事厂将京兆三品官员以上的情况汇成卷宗,事无巨细,一一报备,朕要尽快看到。”

  汪印当即回道:“是,臣这就去办!定会尽快上陈。”

  永昭帝想了想,再加了一句:“不拘京兆,其余十大道三品官员的情况也一并呈上。”

  “是,皇上!”汪印这样答道,没有半句多余的话语。

  他脸上仍旧淡漠得什么都没有,心中却不是无波无息。

  皇上想知道朝中三品官的情况?

  三品是国朝重臣,每一个都不是简单的人,皇上突然想知道这些重臣的情况,是为什么呢?

  他抬头看了永昭帝一眼,看到帝王神色不豫,于是知机地什么都没有问,很快就退出了殿外。

  当天晚上,汪印在暇日斋的时候,封伯前来禀道:“大人,宫中有消息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