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5 五代军事(2)
作者:肖申克117      更新:2023-01-11 20:41      字数:3576
有身手者,分署为殿前诸班。”这无疑壮大了殿前军的实力,殿前军一举与侍卫亲军并驾齐驱,但此时殿前都指挥使地位仍不及侍卫亲卫都指挥使。

  显德三年,殿前都检点一职的设立,使得殿前军的地位卓然而凌驾于侍卫亲军之上,虽兵力不及侍卫亲军,但精锐程度有过之而不及,并且深得柴荣信任。赵匡胤也正是因此,登上了九五之尊。

  3、牙兵

  一般城池,最外的大城叫罗城,第二层叫子城,最核心的一般是节度使的府衙或者居处,称之为牙城。牙兵最初就是用来守卫牙城的士卒,即宿卫牙城与保卫节帅的,当然是心腹爪牙军队。

  从皇帝到各级军帅都有自己的亲军与牙军(除非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划,否则很难区分亲军与牙军,他们作用相同,又相互制衡),他们属有私兵性质,待遇极高。皇帝、将帅与他们这些亲军关系亲密,不仅用他们宿卫帐前,也用他们来控制其他军队。

  割据淮南的杨行密,“初,行密有锐士五千,衣以黑缯黑甲,号‘黑云都’。又并盱眙、曲溪三屯,籍其士为‘黄头军’,以李神福为左右黄头都尉,兵锐甚。”另外,杨行密还有黑云长剑、银枪都等牙军。

  朱温镇汴时,“选富家子有材力者,置之帐下,号曰‘厅子都’”,“宣武厅子都,尤勇悍,其弩张一大机,则十二小机皆,用连珠大箭,无远不及,晋人极畏此。文士戏呼为急龙车。”

  唐末兖州节度使朱瑾,“募骁勇数百人,点双雁于其颊,立为‘雁子都’”。朱温听说了,亦选数百人,别为一军,号为“落雁都”,针锋相对。

  前蜀王建,置有亲骑军、威信都、决胜都、决云都。

  李克用有“横冲都”,还有“义儿军”——唐末收养子成风,军阀选骁勇善战之辈,呼其为儿,以示宠幸,令其为己卖命。养子当上皇帝的,也非个案。

  李存勖的亲军称“帐前银枪都”。

  后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“专割财赋,置银枪效节军,凡数千人,皆选镝骁锐,纵恣豢养,复故时牙军之态”(《旧五代史·杨师厚传》)。魏博一镇的牙兵,甚至一度影响到人心向背与皇帝废立。

  但,武夫为部下牙兵反噬也不在少数。

  4、方镇兵

  这里的方镇兵,指的是京师以外的,不受皇帝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。包括地位将帅的牙军、亲军及受节帅控制的外镇兵。

  五代沿袭唐制,地方分州县两级,州兵一般由防御使、团练使、刺史或者节度使统帅。州长官或节度使设置亲军、牙军,以为私兵。外镇兵以治安防卫为其本职,是藩镇节帅控制管区的有力工具,这些军队的主将称为镇将,由节度使直接任命,甚至常常干涉地方民政,但也常常承担外出作战等军事任务。

  后梁在一州或数州设置节度使,称为“某某军”,共任命50余名节度使,掌管辖区内的军、政、财大权,而州县无权干涉。方镇截留赋税、自辟官属、图谋作乱的现象,愈演愈烈。后唐、后晋、后汉大致相同。

  但总的来说,五代时的藩镇实力,经过累朝削弱,实力越来越弱,至后周整顿禁军,募集骁勇之辈充实禁军,削减地方将帅干涉行政、民政权力,再禁藩镇私造兵器,才出现根本转变。

  这是一种强干弱枝政策,在五代末年,地方藩镇已经无力与中央抗衡,这也为宋朝立国及扫灭诸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  5、乡兵

  五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