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二五节 为爱虔诚祈愿焚香拜佛(4)
作者:竹茶      更新:2024-09-22 09:08      字数:7215
》,共有一千六百六十二部、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佛典,十分珍贵。万历的金印,表示“佛之心印,坚固不坏”,是明神宗所赐,龙迹边框,中题篆款,印上还蹲着一只金制狮子。

  千佛阁里面还供奉着明旸大和尚的舍利。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前,建成于宋太平兴国二年,,高耸入云,为楼阁式、四方形、七层八面砖木结构,塔体橙黄,刹杆高耸,每层均有平座、勾栏,曲栏重重,飞檐高翅,伸展深远,雄奇壮观。

  尤其让人叫绝的是,每层飞檐翘角上都挂有铸造精巧、古色古香的铜铃,七层八角共56只铜铃。微风轻拂,铃声悠扬,清脆悦耳,其情其景,令人心旷神怡。龙华塔砖身和基础部分还是千余年前的宋代原物,为四海地区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。

  佛教以奇数为吉祥,所以佛塔层数以奇数为多。佛教又以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珍珠、玫瑰为七宝,故佛塔又以七级为多。

  挂铃的作用是,因为塔上有众多的屋檐翘角,很容易让鸟飞上去筑窝,装上铃铛之后,风吹来的时候,铃铛会发出声音,动物们会害怕,不敢在此筑窝,所以凡是古代有塔楼的地方,大多都是装铃的。

  此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,为北宋时期的塔。塔刹重10吨。古时建塔是有含义的,存放得道高僧舍利子的叫舍利塔,存放经书的叫经塔,还有是为了给自己积德的叫功德塔。龙华寺塔就是属于藏经塔。

  龙华塔安装了164盏泛光照明灯,千年古塔在新颖灯光的照射下,祥光烛天、璀璨夺目。传说中,龙华塔与龙华寺为三国时所建。东吴孙权于赤乌五年为孝敬其母动工兴建,5年后建成,并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拟名。

  另有传说,龙华寺建于唐垂拱二年。但据史料确切记载,龙华寺为五代时吴越王钱俶弘所建,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宋治平三年,北宋皇帝赐名宝相寺。

  寺内花苑里保存着一块刻有“宝相寺以西南角界石”及“标外枝为大界相”字样的石头,可为佐证。到了明代,龙华寺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,永乐年间复名为龙华寺。清初,龙华寺走向全盛时期。

  华龙寺经两次修复,才得以恢复旧观。现在的龙华寺塔檐和平座按宋代建筑风格维修,总体上依清光绪年间的规制恢复,基本保持了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原貌,在四海是一处绝无仅有的完整的古代寺庙建筑群。

  “龙华晚钟”与“黄浦秋涛”、“海天旭日”、“吴淞烟雨”、“石梁夜月”、“野渡蒹葭”、“凤楼远眺”、“江皋晴雪”并称,为明清时期“沪城八景”。

  古时,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为龙华香讯,四海信众,八方香客,清晨乘一叶扁舟而至,逛庙、登塔、赏花,直到红日西沉,尽兴而归。暮色苍茫之中,夕阳余晖之下,江上塔影依依,古刹钟声阵阵,充满诗情画意,令人难舍难分。

  “十里桃花相映红”,龙华是四海人欣赏桃花的好去处。从明代起龙华寺的桃花便远近闻名。如今,每到春天,龙华寺东南的龙华公园内桃花灼灼,灿若红霞,引来无数海内外游客。

  相传在三国时期,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,单名叫会。他不恋富贵,看破红尘,立志出家当了和尚,人称“康僧会”。

  康僧会秉承佛旨,来到中华弘传佛法,广结善缘,他东游于四海、苏州一带。一日,来到龙华荡,见这里水天一色,尘辙不染,认为是块修行宝地,就在这里结庐而居。他不知道,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,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。

  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