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0章 新修本草(3)
作者:炎宗      更新:2024-10-03 16:27      字数:3356
�实不利于书写,但有两个好处:其一是硫磺沁色后,纸张自带防虫防蛀效果;其二是可以通过灌浆使之加厚,形成厚厚的书籍封面封底。

  之所以看起来呈现棕色,也是因为纸张中染色的硫磺,被氧化后的结果。

  内部为微褐色的鸡林纸。

  鸡林纸原产于朝鲜,宋代时传入中原。因为洁白光泽,两面可用,而且韧性好,很快受到宋代宫廷及权贵的喜爱,多有仿制。辨别鸡林纸的最好方法是看纤维,有点类似于蚕茧摊开,纸面可见明显的交结紧密而发亮的纤维束。

  元代的两大刻印中心,一处位于福建建阳,多为民刻和坊刻,纸料多采用麻纸和棉纸;一处位于山西平水,多为官刻,纸料多为皮料纸即白棉纸、黄棉纸、鸡林纸以及桑皮纸。

  所以,从纸料和纸色也能佐证这本书的真伪。

  再翻为内文版式,字大行宽,疏朗醒目,四周双边,黑口间粗黑口;文内篇名上刻双鱼尾。

  这是典型的元朝早中期刻本版式。

  在书本的右侧跨栏处,有一枚钤藏,朱月印,依稀可见“小岛宇彬”。应该是这套书籍的某一任藏书者,卢灿没听说过此人,也不知怎么就从这个小岛家族流出。

  正准备滑过时,卢灿忽然又想起一事。

  光绪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89年,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的外交官傅云龙,在周游十一国时,途径东洋,无意中购得一批古籍。其中有唐卷子本《论语》十卷、《新修本草》十卷、影日刊本《文选》残卷等珍贵古籍,带回国内后,名噪一时。他采购的藏书对象,貌似就叫东洋小岛氏!

  卢灿只是听说,并没看过傅云龙带回来的唐卷子本《新修本草》实物。

  究竟是唐卷子本,还是唐卷子本辑录?

  这两者可是有着很大区别。

  唐卷子本其实是对唐代卷轴手抄本的一种统称。

  这种手抄文稿,极其珍贵,譬如敦煌古籍,多为唐卷子本。

  唐卷子本辑录是指从唐卷子本上,抄录内容重新付梓刊行。

  譬如眼前这些,就是典型的“唐卷子本辑录”。

  如果傅云龙带回来的是唐卷子本辑录,那么……自己手中的四本八卷,是不是与傅云龙带回来的十卷,出自同一藏家?也就是所谓的“小岛宇彬”?

  如果真是同一家,这四本八卷为什么傅云龙没一起买走?

  难不成是在傅云龙购买之前,小岛家就已经遗失了?

  看来得找人问问,兴许,那位店主知道小岛宇彬究竟是什么人。不仅如此,回港后还要安排人打听一下傅云龙买回来的《新修本草》,现存在哪儿?

  忽地卢灿又想起一事——傅云龙在东洋时,还接受了驻日公使黎庶昌的随员、贵阳籍藏书家陈榘的馈赠,礼物就是《新修本草》草本卷四卷五,本草图卷十五。

  想到这,卢灿连忙又将其它三本拿起来看了看。

  呵呵,还真没有这三卷!

  看来,那位小岛家族,当时是将这册藏书分开售卖的!

  也不知怎的,就有八卷流落到这个二手市场的书店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