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一章 各自走天涯(5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1      字数:6082
�没问题,我就是来学习的。”

  他拉过一把椅子,对我说:“你坐椅子上吧。”

  “怎么,这也可以打坐?”

  “这只是坐,不能叫打坐。但是照样可以进行心的训练,从身体到心灵,两方面,你都可以适应一下。坐椅子上,上身的动作与打坐是一样的,但免去了腿子的麻烦。”

  他给我作了示范,我一看就明白了。这就是正襟危坐的状态,只坐小半个屁股,整个人还是保持端正的姿势。

  在坐的过程中,我无法达到心不乱想的程度。我有过经验,知道这不行。

  “你试试,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这是对治散乱的办法,我记得,原来教过你的。”

  我回想起来了,他们原来教过我,观察呼吸的办法。冬天呼吸因温度的原因,有白气,就想象这个白气,代表呼吸的轻重程度,观察它,让它越来越轻,但不要故意憋气,仅仅是冷静地观察。

  久而久之,我发现,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浅,最后,仅在鼻子里那一段存灭。最后,如一点光,在鼻根处明灭。当然,这都是想象。但是,意念的训练,是需要想象的。在佛教中,这叫借假修真。

  我们的思想意识,其实都只是自我在现实中的反应,这个心叫妄心,因为不是真心,所以为假。比如观察呼吸,这种不持久不永恒的东西,都被称之为假。从哲学上说,凡是运动的,都是暂时的,都为假。但是,万物皆在运动,所以万物都为假,这种状态,就叫空。

  可是,此刻,我不是在进行哲学研究。我刚才的思想活动,就是散乱,因为想别的地方去了。而要去除假看到空,那就得先从三,散乱,到二,哲学,到一,就是观察一个点,或者念一句佛号,或者想一个形象,或者保持一个意念。

  当你真正达到一时,就如同一念万年、万年一念。然后,去除一,就会看到空。

  “如见所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

  虽然上面是一句佛法名言,但此刻,我又分心了。我知道,这个脑袋总是乱想,是我此刻最大的敌人。

  只关注呼吸,才是最好的办法。此时的呼吸,如同拴牛的木桩,让那四处走动的牛,固定在一个范围内。此刻,那头乱动的牛,就是我的思想。

  一发现思想跑了,就马上拉回来,关注呼吸。看那呼吸的长短,如此反复好多次,终于感受到,那呼吸的明点。这种感受,还是我过去在家里,跟妍子一起打坐时产生过的。是到今天为止,我打坐的最好成绩。

  一想到妍子,我知道自己又跑了。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,迅速拉回来,不让临时的念头把我的思想拉走了。看呼吸,久而久之,居然得到了平静。

  鼻根的那个点在闪烁,而我的眉心,却紧张起来。仿佛有东西在胀,向外鼓似的。我知道,此刻不能被这种身体反应所迷惑,继续回到观察呼吸上,对一切境界,都不要理,因为都是假的。

  反复的试探,反复的拉回。终于,又过了一个小时。

  当我从静态中出来时,刘大哥看着我,等着我的问题。

  “我已经恢复了过去打坐的一些状态,我是说在这椅子上,过去出现过的情形,再次出来了。”

  “什么情形,说出来听听。”

  “最开始忍不住东想西想,但还是能够拉回来,观察呼吸。当打岔的思想越来越少时,观察呼吸就形成了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