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四章 昏沉又来了(3)
作者:
洪山诗人 更新:2024-11-16 23:21 字数:6036
>
我不是不聪明,但在这深奥的佛学理论和实践中,我又显得太笨。我明白了,什么叫开智慧的境界。以我这种中上之资的人来说,尚且不能理解它的基本概念,可见它最深奥的教法,得是多么聪明的人才听得懂。那说出这些理论的人,得是超级的聪明。
“我们还是以水来作比喻。没有巨大的波浪和翻腾的水流,你就能够清楚的看见世界了吗?没那么简单,因为,你的水,其实是浑的,没有什么倒影的功能。浑水中的泥沙,就是你的念头,你不重视它,但它依然存在。按初学佛的人来说,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杂念,已经很了不起了。”
他继续说到:“越是聪明的人,初学佛时,杂念就越多。但是,自己不要企图去压服这些杂念,因为任何棍子和刀剑都征服不了浑浊。该如何应对这个情况呢?”
我答到:“安静下来,让它慢慢沉淀。”
“对,你的情况,就是没有真正的安静的决心。”
我决心不够,这不可能吧。为了学佛,我几乎抛弃了家庭和身体的快乐,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,怎么说我决心不大呢?
“安静的决心,不是让你,任凭妄想起伏,不去重视它,也不叫安心。安心的初步,是死死抱住你的观想,反复拉回,努力让观想成为习惯。这是个笨办法,但要让一个聪明人变笨,是很难的,除非。”
到了这里,他突然卖个关子,不往下说了。我却急得不得了,赶紧问到:“除非什么,你就直说。”
“除非,你有向死求生的心。痛念生死,觉时光之短暂。发心向道,看宇宙之无穷。”
他居然来了一句对联,工整且意味丰富,我不得不说,这个人的文学修养,也在我之上。
“也许你从哲学上,已经有这个意识。人的生命,不管是从空间的广度,还是时间的长度来说,与无限的宇宙相比,都如电光火石一般短暂狭小。也许你从身边人的事例来看,你也会发现,一切都在改变,生老病死,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,经常突然发生。”
他说到我心坎上去了。我的父亲,在我没有见证的情况下突然死去,因为一只羊,太没道理。我的母亲,突然倒下,在一切抢救条件具备的情况下,我也没能够延长她的生命。
“这种最普遍的生命现象,是人类烦恼的根本原因。当年佛陀也是看到生老病死给人们带来的痛苦,才发心,要找出世间的大道,这才出家,寻找真理。所有修习佛教的成就者,最初都是这种真理的追求者。”
他继续说到:“为什么要拼命追求这个真理?佛陀可以一个人孤独地忍受雪山之苦六年时间?因为生死的逼迫,让人不得不抓住一切努力,来破解它。所以,不管是念佛还是打坐,只要你修行,最初的信仰,就来自痛苦的逼迫。当你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痛苦,当你企图努力摆脱它时,你的道心就坚固了。”
我理解,这种对生死的决心,我还不够痛彻,所以,有时在打坐时,有点得过且过的心态,还自我安慰,这种心态是一种超脱。
“古人讲:若要人不死,除非死个人。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,以哀兵必胜的态度,才有可能从生死轮回的牢笼中冲出来,成就超脱的大道。如果你连抱住一个观想的决心都没有,能够成就什么呢?”
此时,我的内心,充满了大惭愧。我这种态度和决心,甚至赶不上妍子,她都知道,要用自己尽可能的时间和努力,追求解脱。
“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你不相信它。我教给你的观想,你有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