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章 优越感之四(4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6      字数:6045
��誓愿的菩萨们。比如药师佛的誓愿,当医治世界一切痛苦,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有心理的身体的物质的需求,这是一种何等的能力与感情?比如地藏王菩萨,发誓度尽地狱恶鬼,这是何等的勇气与胆量?

  “我们要思考的是,这种能力与悲悯的感情,从哪里来的?从历史来?他们都曾经是众生?从未来来?他们相信这些众生,终究是佛?如果没有共同点,哪里来的共情?他们是已经超越的人,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个世界?没有感情吗?”

  “无情未必真豪杰,我承认,菩萨们,是有感情的,字面意义是:慈悲。但从哪里来,这个问题,我还没思考过。”

  “其实,从佛陀悟道后说的那句话,我们就知道答案了。”万师兄好像在自说自话,并没有看着我,只是盯着天花板,仿佛世界,只有他一个清醒的人。

  这个家伙,不知是装,还是他的习惯。反正,自己有一个貌似很高的观点时,就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清高感觉。

  或许,他仅仅是在自我思考,是我误会了。

  “一切众生,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就是这句话,让我们明白了,佛与众生,是平等的。正因为在终极意义上的平等,才让佛的世界观与人生观,可以统一所有众生与世界,排除任何众生的理论,都无法达到终极的目标。所以,从绝对意义上来说,最终成佛的达成,是要所有众生都成就佛道,这才是所有佛菩萨的终极成就之道。”

  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,感觉非常新鲜,不太敢相信,但也不愿意置疑,且让他继续说下去。

  “你再想想,大师们总在重复一句话。无佛无众生。所谓的佛,是相对众生存在的。如果众生没有成佛,那么自已的成佛是不完美的。以此而言,悲悯众生,是他们为自己为他人的统一,是事实,是本能,是佛的基本特征。”

  这话太大了,我想都不敢这么想。但既然他提出来,我也无法反驳,不如按这思路想下去,或许还有些新发现。比如,许多大菩萨,总在说那句话。“众生不度,誓不成佛。”这难道只是因为感情吗?或许,众生得度,正是他们成佛的条件呢?

  当洪水到来时,没有一朵浪花是无辜的。世界是整体的,是相互影响的。以此为路,很自然地可以想象,佛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将整个自然人心与世界统一,不也正是它的圆满的条件吗?当世界的一切都变得美好时,自己才可能真正地、绝对地美好。

  难道,他们成为佛菩萨,只是相对于我们众生来说的某种超越?这种相对的超越,让他们被称为佛菩萨。在绝对意义上,所有众生都成为佛菩萨,他们才会最终成为最圆满最终极意义上的佛?

  我想到这里,突然脑袋一空,又有那种发呆的感觉了。好像时间不长,等我回过神来,发现,万师兄正看着我。我笑了笑,突然说到:“或许,我们理解错了,或许,我们都已经成佛了,只是我们还没意识到?”

  等我自己把这话说完,回过神来思考时,把自己也吓了一跳。万师兄那瞪大的双眼说明了一切,这个结论,太离谱了,都不敢想象。

  “你何以得出这种结论呢?”

  “我也不是想出来的,我只是脑袋发愣,突然蹦出来这句话的。”

  万师兄用右手食指敲了敲他的脑袋,以恍然大悟的姿态说到:“怪不得我那么吃惊。不是你的观点吓人让我吃惊。是因为,我在云居山,跟一个老僧人闲聊时,他也曾经说过这个观点。当时,我把这个观点当成笑话来听。你今天说出这句话,对象、层次、时间、环境都不一样,但如此相似,让我吓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