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五章 刘大哥指引(4)
作者:洪山诗人      更新:2024-11-16 23:26      字数:8711
失去,临终时除了平庸的心境外毫无收获,这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了。因此,请大家在一个平静的地方,专注一趣,吃苦耐劳地常修持,如提炼酥油时,需要反复搅动一样,至少禅修十年方才稳定。这样的话,修行大圆满的窍诀成就就快。

  要不然,就像赞巴?珠青尊者(珠旺向巴曲真)虚拟所说:“如果有一个人一生中能念诵一亿遍大藏经的话,这功德不可思议,但他不会成就佛的果位。”这就是说,贤劫千佛当中没有一尊是诵经及朝山得成就的。你们不要东奔西跑,就算是围绕着整个地球转一圈也不会成就佛果。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:“走破了鞋子不如坐破了垫子。”米拉日巴尊者曾对冈波巴尊者说:“离别时,我有个最为殊胜的密诀传授给你。”于是给冈波巴看长了厚茧的臀部。

  “如果你是遍知者无垢光尊者的传承,那就得长时间地依止上师,博闻广思,要得到全部的传承。”然而,现在有不少人给我讲:“闻佛法,学经论,太难懂,还不如直接闻大圆满。”等等不契合实际的话。我想他连心识可以享用的闻思都不懂的话,哪里会懂得超出心识的只有智慧才能享用的大圆满。这就是“杀不了山羊还说能杀牦牛”的大话。不要模仿这种人,要多闻勤思。

  萨班大智者写道:“不学就成遍知者,此事若对因果错。”又写道:“明日死亦学知识,这生虽然不成材,来世好比寄存物,自己可去领取般。”事实上,博闻广思是大圆满的前行,像报春的燕子一样。法得到后,在一个寂静的地方专心禅修,“上等修行者每日增,中等者每月增,下等者每年增。”这就是说禅修的境界渐渐增长。要不然,像小鸟喝水时抬起头来那么短暂的时间内修不出高层次的境界。

  现在有些人说什么“无修大圆满”,只要有了大圆满的见就够了,不用禅修。这话说得不切实际。虽然没有专注对境、执着的修行,但还是有持续禅修的本性。莲花生大士也说到:“虽然无禅可是有炼修。”又说:“瑜伽不是禅修是熟习,熟成自然则为禅修宝。”

  要修持成自然之前,应当舍去掉举(散逸)、杂乱心等违缘。精进地禅修是很有必要的。无畏洲至尊说到:“贪爱情感是二取栓系桩,会面亲朋是善行的魔障,空话绮语是恶业之源泉。要注意这三大罪障的危险!”

  我给你们再三地讲这些是因为“要事须当慎重”,请大家记住。

  这大圆满法门,除有缘的个别人能享用外,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。麦彭仁波切写道:“超出‘痴修心’的大圆满。”这就是说大圆满超出了心识所能享用的范围。现在修大圆满的不少人迷闭在清醒、昏沉、眼识及阿赖耶识等状态中,实是自以为是,枉费心机啊!如果是这样,还不如发慈悲心,修菩提心。佛说三摩地王经里写到:“身色似黄金,清净依怙主,作意此缘境,菩提为禅定。”如此说来,观想佛、刻经文、印幡文、顶礼、朝山及诵经等是最重要的行善积德。

  然而得到了大圆满法门、已证得明智的人,去刻经文、印幡文、顶礼、朝山及诵经等都不如禅修的功德大。如果禅修的功德少于刻经文等的功德的话,下一世用我自身的血肉来给你们补偿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这是因为有着有漏与无漏之别,心识与智慧之别,世俗与胜义之别,所以出现了功德大小之别。

  请大家去找一个寂静的地方修持。入禅定时,明智本性要超出是与非、顾与虑、破与立、舍与取等,树立正见,持续修持。出禅定后,对上师三宝要恭敬,对可怜的乞丐要发布施,对众生要发慈悲心,因果取舍等行为即使是细微的一点过患也不能有。讲这个道理的一句话是:“己见要勇敢,行为要畏惧”。莲花生大士也说到:“我的见比天空还高,因果业比面粉还细。”又说:“见不依照行,行不依照�